遠古的孔加工工具
發布日期:2012-08-29 蘭生客服中心 瀏覽:2535
中華大地,人杰地靈,文明悠遠流長;孔加工工具在人類文明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先人豐富的文化遺產前,有孔加工專業知識的人員也嘆為觀止,深入探討并分析考古發現,能激勵后世子孫更加勤奮,更有創新思維,急起直追世界先進水平的孔加工工具制作技術,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長江三角洲的環太湖地區,近代是中國經濟繁華之地,古代是人文薈萃之地,遠古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當我們抹去歷史的塵埃,回眸7000年前先人在這一地區創造的燦爛的文明,不得不驚嘆祖先的智慧和能力。
浙江四明山北側的姚江波瀾不驚,1973年在姚江邊的余姚市河姆渡鎮出土了7000年前的村落遺址,遺址總面積4萬平方米左右 , 4層文化堆積層約 4 米厚,考古發掘出土了6700余件文物,發現了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大片的木構建筑遺跡和豐富的動植物遺存,為研究農業、畜牧、建筑、紡織、藝術和中國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及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河姆渡遺址是我國長江三角洲的環太湖地區極為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其文化特征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地域特色,在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形成過程中有其重要的貢獻。 河姆渡文化中留存了大量的孔加工實物和工具,如有最古老的用于孔加工的石鉆(見圖1),各類裝飾物、紡輪、骨針及刀斧類工具上加工光整的圓孔(見圖 2、3、4、5、6、7),運用最古老的榫卯技術制作的“干欄式”木結構房子木柱上的方孔(見圖8、9)。
圖1.最古老的石鉆 圖2.珠上加工圓整的孔 圖3.孔形圓整的珠及管
圖4.紡輪上加工圓整的孔 圖5.斧上加工圓整的孔 圖6.刀上加工圓整的孔
圖7.骨針尾部細小的孔 圖8.木柱的方孔 圖9.與方孔相配的方榫
河姆渡人所用的石鉆(圖1所示)是由繩索來驅動的,這可從鉆具上的圓周凹槽來判定,其原理是史前弓形鉆和數千年來中國木工一直在使用的鉆具的前身(史前弓形鉆和中國木工鉆見圖10、11);在兩河流域,考古發現一件較同類器具更短的石錛,考古界認為是古老車床上的刀具,得出遠古有了車床的結論,但此僅為推斷,車床如何驅動等細節不十分清楚;另有一說法,說埃及金字塔上的有一幅石刻畫,畫上有一根二端被頂起的圓木料,邊上一人用繩索套在圓木料上,來回抽動讓圓木轉動,邊上另一人持刀切削,認為這是車削加工的源頭,而河姆渡人所用的石鉆其驅動的原理應是同樣的,而且年代更久遠。
圖10.史前西亞的弓形鉆 圖11.數千年沿用至近代的中國木工鉆
河姆渡人所用的石鉆(圖1所示)是用來加工硬度低于石材硬度的骨、角、象牙和木材;我們還可從石質制品上圓孔的切削紋理及出土的相關半成品等實物,判斷出當時還采用圓木棒或竹管加砂蘸水研鉆的工藝,來加工石紡輪、石刀、石斧等工具上的圓孔,圓木棒相當于現代的實芯鉆,而天然的竹管就是管鉆,實芯鉆孔時切削阻力較大,一般用于加工較薄的部位或尺寸較小的孔;石器鉆孔技術的細節見于玦、璜、管、珠等人體裝飾品以及石紡輪和石鳥形器上,從出土實物中的璜、鳥形器及一些斷殘后加以連綴的玉石玦,均可以看到或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的兩面對鉆穿孔,圓孔皆為口大里小的喇叭形,孔壁斜直,常見螺旋紋,孔徑較大,大多為 0.2~0.3厘米。但是對于玦、珠、管和石紡輪中間的圓孔,先民基本上不采用圖1的石鉆頭鉆孔,這可從發現的許多經過初步磨礪的扁平圓餅狀和圓柱狀的瑩石半成品看出,這些瑩石半成品中不少器物表面有大小、深淺各異的未鉆透圓孔,它們的共同特征是孔壁光滑,不見螺旋紋,底部皆呈較圓滑的環狀底。這些未鉆透圓孔表明不是堅硬的石鉆頭鉆成的,也不可能是管鉆鉆成,而是使用了較為圓鈍的鉆孔工具,同時出的許多長25-40厘米的硬木小木棒可能就是用來鉆玉石器上的環狀淺孔的?招牡闹窆苡捎诠ぷ鹘佑|面小,減小了鉆孔過程的切削阻力,加快了鉆孔的速度,管鉆技術可從塔山九層下墓地發現的6件玉玦看出,玦環的內外沿皆呈規整的圓形,器形較大的玉玦圓孔內沿和器形較小的玉玦內外沿都有用管鉆技術加工的,其中有管鉆的第一環加工的玉玦,也有用管鉆留下的“石芯”再加工成的玉玦。
這些用骨、角、獸牙、玉和石等材料制成的實物體現了先人的孔加工技術,面對7000年前的這些杰作不得不嘆服,這是河姆渡先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體現,玉玦、玉璜證明了河姆渡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崇尚玉器傳統的源頭之一。
時光流過千年出現了距今7000-----6000年的太湖地區的馬家浜文化,經由距今6000----5300年的崧澤文化的發展,到了距今 5300----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其孔加工水平又有相當的提高,由于良渚文化中的玉文化十分燦爛,本文著重討論良渚文化時期用于玉器上的孔加工工具。
良渚文化所涵蓋的范圍非常廣闊,以環太湖地區為中心,北至黃河流域的蘇北魯南地區,南至浙江的寧紹平原,東及舟山群島,西達皖贛境內。良渚文化是以最早發現地浙江余杭良渚鎮的名字來命名的。良渚文化的確切時間是通過科學的測定方法----C14測定法測定的,為距今5300----4000年,在此 1000多年的時間內創造了燦爛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在史前文化序列中處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階段。
良渚文化中精湛的玉雕表征了的禮制文化,連續作業的稻作犁耕生產方式體現了早期的農耕文明,有營建大型工程的能力和進行大規模社會生產的組織系統,她的絲綢、玉器和黑陶制作為主的手工業已十分發達,并有一定的商業活動。
良渚文化許多玉器上都有孔,有大的,有小的,有深的,有淺的,如玉琮、玉璧、玉鉞等器物上的各類圓孔(見圖12、13、14、15、16、17、18)。
圖12.玉璧 圖13.玉琮王 圖14.玉琮
圖15.玉璜 圖16.玉項珠 圖17.雙孔玉鉞
圖18.三種玉柱形器
時光流逝了近2000年還在新石器時代,還沒有出現金屬工具,良渚先民的鉆孔技術較河姆渡人的鉆孔技術有進步,,工藝更為精湛的玉器說明了技術進步。
良渚文化時期出土了大量的鉆頭實物,上海青浦福泉山遺址出土了石鉆頭和玉鉆頭,浙江湖州錢山漾遺址出土了石鉆頭,寧波慈湖遺址出土了木鉆鉆頭,江蘇鎮江丹徒磨盤墩遺址出土石鉆頭達百件以上,均由黑燧石長片制成,有三角形鉆、葉形鉆、細腰扁身鉆、長身鉆和兩頭鉆等。
良渚文化中的玉器材質為產自天目山脈的綠玉,其硬度達6—6.5度,而細石類的燧石,硬度達7度左右,要高于良渚古玉,可以用來加工玉器,雖說用燧石加工玉器容易鈍化,但由于燧石非常多,隨處可見,完全可以滿足加工玉器的需要。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從考古發掘來看,石器時代的古人確是用他山之石來制作孔加工工具,加工出精美的玉器。
孔加工工具在人類文明史中有重要的地位,河姆渡人創造出最古老的鉆孔工具,只有在使用鉆孔工具切削時達到一定的速度,才能在生產實踐中,意外發現鉆木可以取火,點燃文明之光。
我們受益于先人發明的孔加工工具,作為后世子孫更能創造制作出更為先進的孔加工工具。
上一篇:PCBN刀片質量的影響因素
下一篇:高速加工的刀具選取
-
數控機床車刀維護與保養的主要內容
數控機床車刀維護與保養主要包括液壓系統、主軸潤滑系統、導軌潤滑系統、冷卻系統、氣壓系統。日檢就是根據各系統的正常情況來加以檢測。如當進行主軸潤滑系統的過程檢測時,電源燈應亮,油壓泵應正常運轉,若電源燈不亮,則應保持主軸停止狀態,與機械工程師
2015-08-03 -
數控車床對刀原理及對刀方法分析
對刀的含義的就是要在數控車床正常工作之前,先要確定好每一把刀具的位置,這樣才能保證車床的工作質量,在確定位置的時候就是要求刀偏值,也即在工件坐標系與數控車床坐標系中確定具體刀位點,這就需要選擇合適的數控車床參考點,并做好一系列的相關工作。
2015-07-30 -
數控車床可轉位刀具的結構特點和分類
(1) 數控車床可轉位刀具特點數控車床所采用的可轉位車刀,其幾何參數是通過刀片結構形狀和刀體上刀片槽座的方位安裝組合形成的,與通用車床相比一般無本質的區別,其基本結構、功能特點是相同的。但數控車床的加工工序是自動完成的,因此對可轉位車刀的要
2015-07-21 -
數控機床刀柄系統的選擇方法
工具系統的選擇是數控機床配置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因為工具系統不僅影響數控機床的生產效率,而且直接影響零件的加工質量。根據數控機床(或加工中心)的性能與數控加工工藝的特點優化刀具與刀柄系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數控機床常用刀柄的分類
2015-07-06